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于协会 >> 党建工作
个人 企业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

发布日期:2025-3-6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黄璘泰  来源: 羊城晚报   点击 58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懈探索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建设实践。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民族的,就是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之“的”,实现了“第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理论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既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又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进入改革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基本国情,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之一,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性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彰显了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第二个结合”无疑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两个结合”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历史充分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深刻认识到“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开展繁荣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深刻把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理论品格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体用之辨、道器之争贯穿中国学术思想史。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一片文化焦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是那个年代的文化印记。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这光辉的历程中,我们党始终用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懈探索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建设实践,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事业发展。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这一思想体系,既包括一系列文化理论创新,又蕴含了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

  明体,就是指这一思想体系蕴含的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彩华章。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包括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这些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思路上的突破,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达用,就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实践性,即涵盖其中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体系性和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的科学性。这些战略部署全面铺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整体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整个工作体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有效地解决了文化发展的诸多问题。

  体用贯通,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在理论上,注重回应时代的呼唤,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注重在把握住历史脉络中找到文化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同时,这一思想体系涵盖的工作部署回应了我们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实践问题,落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又用实践总结经验、创新理论,是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融会贯通。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深刻把握“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要领略蕴含其中的重大创新观点,推动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和思路上的突破,用以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深刻把握“守正创新”这一思想方法

  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强调的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创新理论,根植于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守正创新是这一光辉思想的精神特质。源于实践又指导和推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必然要坚持好守正创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其对于文化领域而言,更具有指向性。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强调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守正创新不仅是重要思想方法,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守正就是坚守文化建设的方向不偏航,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守住魂脉和根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是在守正的前提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是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岳含笑

首页  |  关于协会  |  行业新闻  |  市场聚焦  |  技术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风采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毛皮产业网   电 话:0311-68090489  68012946   邮政编码: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金马国际
E-mail:mpcyxh@163.com 技术支持:石家庄星象网络
冀ICP备202301752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