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大国竞争博弈叠加,进一步加大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其中需求收缩在“三重压力”中受影响较大。解决消费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是确保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在合理运行区间的关键。应在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的同时,激活国内消费需求,多措并举,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真正释放出来。
一是把疫情对消费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激活线下消费。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的是接触性服务消费。当下应不折不扣落实好物流保通保畅的要求,防止各自为政、层层加码。尽快将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稳住更多消费服务的市场主体。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特别是线下消费。
二是发挥新型消费优势,继续鼓励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31.260, -0.19, -0.60%)消费有机融合,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培育壮大智慧(6.100, 0.02, 0.33%)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例如,疫情影响下以露营为代表的户外活动,滑雪、徒步、飞盘、骑行、滑花板等潮流运动迅速发展,据易观分析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露营市场规模达到528亿元。2022年以来淘宝直播露营品类GMV以及携程平台露营产品销售数据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
三是稳住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市场,带动整个市场的复苏。聚焦消费领域这几个带动力强的行业,打破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建议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取消住房、汽车限购措施。2022年上半年住房、汽车、家电三个重点领域,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外,其他领域销售数据同比都不乐观,激活重点领域消费至关重要。
四是高度关注几大消费群体,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创造潜在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支出占比,2013-2019年,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9.7%提升到45.9%,预计2025年将超过50%,2035年将达到60%-65%。老年人群体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数据,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新型消费群体方面,中国“80后”“90后”“00后”“10后”群体分别为2.22亿、2.11亿、1.63亿、1.63亿,总计7.59亿人,他们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具有强劲需求和新消费观。单身群体方面,据民政部数据,2019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达2.6亿人。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亿户,其中“一人户”超过1.25亿户,占比超过25%,户均人数为2.62人。而2010年时,这一数据为户均3.10人。单身人口和独居人口的增加,催生了一人居、一人食、一人游和“一人嗨”市场。小规模家庭已经成为主流,且独居群体(一人户)规模非常庞大,其中既有独居老人,也有独居青年。“她消费”群体方面,女性在消费中的主导权、话语权具有明显优势。“她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和主体。婴幼儿和少年群体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可观。
五是瞄准具有爆发力的消费领域,创造源源不断的消费能力。推进消费回流转化为常态化消费能力。健康消费、养老消费、文化消费、教育培训消费、公共服务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六是继续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1.6亿户市场主体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基础性保障。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1万亿元,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房地产市场销售额18万亿元,合计近440万亿元。资本市场总市值91.61万亿元,未来数据要素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产生巨大的容量和交易量。以上几项数据加总,中国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530万亿元。2022年若增长6%,总规模将超过560万亿元。如果未来15年保持年均增长7%-10%的速度,到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万亿元。
七是推进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变革,完善支撑消费需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新型消费平台,目前中国已建设了170万个5G基站,为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创造了数字化基础。中国在5G、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北斗卫星、超算、云服务、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已经形成集成优势,出现领先全球的超高清视频、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等数字化消费方式,形成数字健康、数字贸易、数字商业、数字物流、数字政务、数字城市、数字社会等,激发潜在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和数据贯通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畅通物流大通道,加快构建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以数据支撑的流通网络体系。支持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快递服务站进社区,加强末端环节及配套设施建设。畅通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商贸流通企业产销对接,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
八是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积极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提升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流通循环效率和消费承载力。把海南自贸港建设成为全球性消费中心、高端消费品市场中心、西部陆海大通道的集输运枢纽、全球最大免税市场、全球知名免税购物中心。把不适应扩大或者释放消费需求的制度与政策改革,纳入全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验范畴,与国(境)外机构合作建设涉外消费专区。围绕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主题建设一批设施完善、业态丰富、健康绿色的全球性、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或者集聚区,发展各层次不同规模的现代商圈和智慧商圈。建立现代流通的底层框架,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化配置社区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大力培育一批国货品牌,适应日益崛起的国货潮。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形成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2025-2-28《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评审会召开
2025-2-7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2025年工作要点
2024-12-10省协会发布“华斯裘皮城”等发展典型案例
2025-3-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
2025-3-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
2025-3-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
2025-4-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
2025-3-31三闯米兰,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
2025-3-17第三届中国·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
2025-2-8大营镇: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
2024-12-9第23届中国·肃宁国际皮草交易会暨裘皮文化节开幕
2024-11-28枣强县委书记王悦调研裘皮服装服饰产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