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馆展示的皮店街模型图
辛集镇,古称廉官店,明朝时易名新集。清朝乾隆年间,改“新”为“辛”,始称辛集。辛集皮毛业历史悠久,早在廉官店时就久负盛名。新疆有一条谚语说:“不知束鹿县,知道廉官店”。这证明,新疆的皮毛商人远在明朝以前即来康官店进行皮毛交易。
清朝中叶,辛集镇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皮毛集散中心。李掌柜晃动了中国银行。
据《乾隆束鹿县志》记载,辛集镇在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已经相当繁荣,“绵亘五六里,货广人稠,坐贾行商,往来如织,虽居偏壤,不减通都”。从清期光绪六年(188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这一阶段,辛集皮毛制革业一直保持着前进的态势,是辛集皮毛业发展的最盛时期。
1935年,辛集“聚泰皮庄”因在各地存放的皮毛、皮革产品太多,滞销严重,掌柜李长谦于四月一日结账后,把一笔巨款存进北京“中国银行”。六月,天气炎热,李长谦到北京“聚泰皮庄”分号去,穿起皮毛工人的围裙,与当地的工人一起翻晒和整理皮子,臭气熏天,行人过此,都要用手绢掩鼻。这天,正好有“中国银行”的几个职员路过此地,见整理皮毛的李掌柜那么脏,竟然脱口说出“这些皮猴子真脏”。李长谦听了十分气愤,当时即说:“他们胆敢看不起辛集的皮匠,要给他们点脸色看看,让他们知道知道辛集皮行的历害!”
本来,李长谦往“中国银行”存那笔巨款时,说是七月十五日以后再用。现在,李长谦为“教训”中国银行的职员,立即打电话给中国银行,说六月份要把线取出来用。
这下,中国银行行长急得抓耳挠腮,立刻要凑足部笔款,是不容易办到的!行长通过了解情况,知道是本行职员得罪了李掌柜,于是坐上汽车亲自到“聚泰皮庄”北京分号去见李掌柜,并当面赔礼道歉。然后,又用汽车把李掌柜接到“万国饭店”进行宴请,席间,中国银行行长多次恳请李掌柜高抬贵手。在中国银行行长的苦苦哀求之下,李长谦这才答应下来。中国银行行长表示,今后决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此事在北京曾风传一时,说辛集“聚泰皮庄”李掌柜晃动了中国银行。
皮毛工人游击队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辛集,将皮革皮毛产品列为军用品、违禁品,只能由日军统购,禁止私人经营,如私自买卖货物,按军法处置,一律枪毙。辛集的皮毛资本家都逃往大城市,皮庄、皮店、皮作坊全部倒闭了。
为了支援抗日战争,满足八路军、游击队装备的需要,一些皮毛工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地道内、在夹壁墙内、在地窨子中,搞起了地下皮毛加工。他们通过自已最相信的朋友,把生牛皮刮了毛,混在驴皮、马皮、骡子皮中,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运送过来,在地下皮作坊中制成牛皮革,制成马鞍子、手枪套、马靴、马鞭子等军事装备用品,及时送到八路军、游击队手中,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朱总司令视察辛集皮毛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辛集皮毛业开始恢复,商业逐渐活跃起来。自解放后到1945年旧历年底,皮毛业户由6家增加到41家,今年2个多月又增加到65家,工人增加到290余名,商号增加到297家,采购皮毛的小行商人,已有百余个往来运输。红黑皮已大量运往石门(石家庄)、北平(北京)、天津,白皮作坊大量集中羊皮准备开工复业,市面上的大车小辆络绎不绝,每天到石门的大车总有30多辆”。
1946年起,辛集又办起了大众、裕大、利华三家银号,为毛皮业提供金融服务。1946年,冀中军区十一军分区生产管理处在胡合营村建立了国营万聚白皮厂,生产马鞍子、手枪套、马靴、马鞭等军需产品。
1947年10月30日,朱德总司令到辛集视察工业发展情况时,特别强调:“辛集是华北著名的皮毛集散中心。对辛集皮毛业,冀中区党委要提起重视,加强领导和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辛集皮革业取得迅猛发展。
1980年9月20日,束鹿县政府决定恢复开放辛集镇皮毛市场。1984年6月,束鹿县政府举办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届皮毛物资交流大会,吸引了大批客商。1986年,辛集撤县改市。截至到2023年底,辛集市已成功举办三十届皮革博览会。
近年来,辛集市各大制革制衣企业以“辛集展团”的形象出征国内外各大知名展会,实现了由“中国皮都”向“世界皮都”的历史性跨越。(本文有删节)
编辑:崔婷婷
2025-2-28《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评审会召开
2025-2-7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2025年工作要点
2024-12-10省协会发布“华斯裘皮城”等发展典型案例
2025-3-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
2025-3-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
2025-3-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
2025-4-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
2025-3-31三闯米兰,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
2025-3-17第三届中国·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
2025-2-8大营镇: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
2024-12-9第23届中国·肃宁国际皮草交易会暨裘皮文化节开幕
2024-11-28枣强县委书记王悦调研裘皮服装服饰产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