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毛皮业历史悠久,相传,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大营一带的先民就开始从事皮毛加工业,商纣王的叔父少师比干,曾“制裘于广川”,也就是把生皮变成熟皮,作为御寒的服装。大营一带的皮匠至今仍奉比干为祖师。至战国时期,大营的裘皮业已广闻九州。秦始皇统一四海,亲封大营为“天下裘都”。其后,汉、唐、宋、元各代,“营皮”作为贡品每年上送朝廷。明清时期和民国初年,“营皮”长时间兴盛,外销欧美,十多个国家的商人在大营开设皮毛客栈。大营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皮毛集散地。
历史上,每年农历四月初十至十五日和十月的初十至十五日,是大营村传统的庙会日。庙会的主要活动,一是祭拜比干,二是交易皮张。“文化大革命”后期,因成立“社会主义大集”,大营庙会曾一度被取消。
1979年,恢复庙会后,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1984年春开始,枣强县政府每年春秋两季在大营庙会的基础上举办两次物资交流会。交流会的首日,大营镇党委和镇政府召开以振兴皮毛业为主要内容的表彰会、动员会、交流会、交易会等一系列活动。到1992年春天,共召开17次物资交流会。

这是大营国际皮毛交易会的雏形。
1992年11月4日上午10时,大营镇皮毛街展销楼前,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鞭炮齐鸣。第一届大营国际皮毛交易会隆重开幕了。(注:当时的名称是“大营秋季皮毛交易会”)。这一天,大营镇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各主要街道张贴出许多巨幅标语,展销楼前4个巨大的彩球悬浮在空中。在皮毛街和广场举行多种多样的群众文艺活动。河南、山西、山东、沧州、吴桥的9家文艺团体前来演出。中国京剧院特来助兴,在枣强影剧院演出6天。
11月9日,交易会结束。交易摊点4600多个,交易额达6320万元。省、地、县的各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第一届大营国际皮毛交易会就此圆满落下帷幕,被定格为历史。

1995年后定名为“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2012交易会更名为“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暨营皮文化节”,植入文化元素。截止2025年连续举办34届,已经发展为全国知名的皮草展会之一。
2023年,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和衡水市大营毛皮行业协会恢复春季祭祖仪式,春季庙会正式定名为“中国·大营裘祖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三届。


近年来,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积极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 大格局,不断提升规格与影响力。紧密对接国外知名裘皮机构,广泛吸引外国采购商踊跃参与,众多行业大咖、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汇聚于此,有力地推动了毛皮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编辑:岳含笑
2025-10-18热烈庆祝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成立19周年
2025-10-8肃宁县向省协会致中秋贺信
2025-9-12省协会到河北伟亿水貂养殖有限公司调研
2025-9-12省协会赴尚村·中国裘皮城调研
2025-9-3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荣获全国皮革行业协会商会“优秀单位”称号
2025-11-11省协会参加毛皮动物产业发展大会
2025-10-292025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开幕
2025-8-4辛集市第三届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2025-2-8大营镇: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
2025-11-13大营交易会的由来
2025-11-11清河羊绒:面对发展瓶颈,该如何破局?
2025-11-10杨跃峰主持召开“聚力发展产业带 共话集群新未来”暨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