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弘生卒年月不详。大营镇李旧路寺村人。少时因家中贫寒,进京谋生。临行时,姐姐送他10个制钱、8个窝头和几件旧衣服,含泪而别。到京后在一皮店学徒,与师弟山东人张兴结为挚友。二人德艺超群,深受东家器重。几年后,东家支持二人另立门户。二人各取名中一字“弘”“兴”作为皮局字号。
道弘聪慧,颇有心机。一次,乘骆驼去张家口购獭皮,到后仅剩10两银子。当时各皮店的獭皮都很多,但担心李道弘本小资金不足,没人敢赊给他。李道弘猜透心理后,便找店主借银柜和戥子,放出风去说要称一称带来的银子,招引店主和货商前来偷窥。晚上,道弘把灯拨亮,左拿右放反复称那10两银子。隔窗纸偷窥的店家等人见他在灯影中称银不止,似有千两万两,以为是大富贾,便悄悄把消息传出去。于是,各皮店掌柜的打消顾虑,纷纷把獭皮赊给李道弘。
道弘善捕商机。时值獭皮价格连续走低,弘兴皮局积压大批獭皮,张兴主张赔本甩卖。道弘不同意,以为大跌必有大涨,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见有些獭皮开始腐烂,张兴料定必赔,一怒之下,与李道弘分道扬镖。哪知不久,朝廷征调獭皮马褂。京城各皮店獭皮早已处理精光,唯弘兴皮局有货。李道弘即广招工匠,日夜赶制,不仅嫌了巨款,还因此名扬京师,与皇家搭上关系。
道弘处事机敏,不循常规。乾隆即位后,因“弘兴”之“弘”与乾隆帝名“弘历”之“弘”同,主管官衙差役斥其犯圣讳,要弘兴皮局改字号。道弘说皮局字号已历三朝,怎能说我们犯讳?官差说不管历多少朝,总该比皇上小点吧?李道弘说小点、小点,即把牌匾上“弘”字最末一笔去掉。
道弘不辞辛劳,凡皇上、太后、皇后及二品以上大员之衣,必亲躬。故乾隆对他很是赏识,封其为太学生。在臣僚、同行、百姓中口碑都很好,时传:南京到北京,皮局数弘兴。
道弘铺规甚严。若有违者,轻则受罚,重则清除。学徒期满,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出师。故该皮局学徒工,出师皆能高就。其精神由弘兴皮局传承至清末民初。
视频编辑:李小亚
编辑:岳含笑
2025-2-28《阳原县毛皮产业优化提升规划》评审会召开
2025-2-7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2025年工作要点
2024-12-10省协会发布“华斯裘皮城”等发展典型案例
2025-3-10省协会参加民生领域行业协会反垄断培训
2025-3-8省协会到河北圣农公司调研
2025-3-5靳国庆到阳原调研走访
2025-4-3枣强县政协副主席李建雪到大营镇调研走访
2025-3-31三闯米兰,清河羊绒产业收获了什么
2025-3-17第三届中国·大营裘祖文化节即将举办
2025-2-8大营镇:裘皮产品多元化 触网创新拓商机
2024-12-9第23届中国·肃宁国际皮草交易会暨裘皮文化节开幕
2024-11-28枣强县委书记王悦调研裘皮服装服饰产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