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毛皮动物疾病防治机制
发布日期:2007-2-9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闫新华 来源:
点击 4998 次
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 闫新华
一、关于貉犬瘟热流行问题
貉的犬瘟热近几年流行较严重,部分貉于疫苗接种后没有有效保护,很多养殖场(户)都有犬瘟热散在的发生,也有呈地方流行的,个别的发生爆发流行,几乎没有治愈率。有人认为是附红细胞体感染,但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附红细胞体应该是继发性感染,原发性的应为犬瘟热病毒感染,用多种抗附红体药物治疗无效也证实了这一点。
分析有如下原因:⑴貉与狐、水貂相比,对犬瘟热更易感,流行病学已表明,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养殖场(户)流行犬瘟热时,总是貉先发病,其次时狐、水貂。⑵目前对貉的犬瘟热疫苗免疫,是否应该将剂量提高到每只注射4ml或免疫2次,即第一次2ml,15日后再加强免疫2ml,效果可能更好。因二次加强免疫产生的免疫回忆反应,抗体应答水平更高。⑶是否是疫苗本身问题,这里包括疫苗出场效价、保存和运输不当、疫苗解冻方法不当等,因为就多种动物感染同一疫病而言,越是敏感的动物,越能体现出该疫苗的质量和保护效果,而且越是敏感动物,免疫剂量应考虑加大。此外,发现可疑病例时,不要当断不断,立即倍剂量紧急接种,远距离隔离病兽或处死深埋,兽舍用1:200倍稀释的百菌消-30喷雾消毒,每日2次,直到流行停止。
二、关于毛皮动物皮肤疥螨治疗和预防要点
毛皮动物疥螨病近几年在我国各毛皮兽养殖场(户)流行相当严重,该病在某一场一旦发生,很难彻底控制,因而常造成连年发生和流行,非常令人烦恼。从治疗药物效果和安全性看,铜灭(多拉菌素)目前应该是最有效的药,但是为什么治愈后还总是复发且仍然断断续续散发流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欠妥。因此,予以再次强调。⑴及时及早发现病例,立即隔离治疗,离健康群越远越好,同时对已污染的笼、小室、食具、饮水盒及地面等应彻底消毒。⑵对病兽治疗,首先药使用通灭。剂量:小兽肌注0.2-0.5ml,大兽肌注0.5-1.0ml,每隔5-7日1次,连用3次,治愈后对笼、饮水盒、食具、地面再彻底消毒1次,15天及30天后分别再注射一次通灭,观察15天,不复发者再归入健康群。⑶预防性注射至少每1个月1次。高温、高湿气候最有利于疥螨繁殖,此季节在污染场应考虑定期药物预防,建议每15天注射一次。⑷笼、小室用喷灯消毒方法;食具、饮水盒用煮沸消毒方法;地面撒以生石灰消毒。⑸兽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照盒干燥环境也是控制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⑹大量的皮屑脱落带有活螨病原体,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而在病兽的笼底下药用生石灰做成宽的,范围较大的隔离带,这样更能有效地控制病原扩散。
三、关于原发性附红细胞体诊断盒治疗问题
附红细胞体病在毛皮动物首次发现于北极狐感染并及时报道地(闫新华,经济动物学报,1998.1)。以后相继证实好盒水貂也感染,并且报道地文章也陆续增多。有关兽医检验机构曾对很多发病地狐、貉、水貂做了诊断定性。然而从药物治疗效果看,多数治愈率很低或无治愈率。因此,提醒是否诊断有误,据此进行分析,供参考。⑴附红细胞体感染有类似犬瘟热初期症状,但绝没有犬瘟热典型症状。犬瘟热发生时,也常继发附红体感染,因附红体在健康地狐、貉盒水貂地血液中30-50%都能见到,但量很少,红细胞感染率不超过30%,呈无症状带菌感染。当某些传染病感染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时,附红体感染率也增加,造成继发性附红体感染。⑵在诊断时,红细胞附红体地感染率最低也得达到70%以上,临床才出现高热、贫血及黄胆等症状。而且附红体有两个种,只有附在红细胞表面地附红体占优势时才发病,以游离血浆中附红体为主地即使量很大也较少发病。因此,在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红细胞感染率盒附红体感染类型去加以定性。⑶今后在初步诊断定性为附红体感染时,建议使用“得米先:治疗,每3天注射一次,并配合使用B6、B12、Vc、葡萄糖酸铁,连用2次不见效果,就应考虑是否诊断有误,应对病例重新诊断,以免导致更大得经济损失。
四、对毛皮兽脱毛症得认识
所谓得脱毛症是指动物得皮肤没有特殊得病变,自然得被毛脱落状态。如为非病原性的,一般认为与维生素及必须氨基酸缺乏有关。因此,治疗时可考虑补充⑴蛋氨酸⑵维生素B2盒叶酸⑶生物素,同时增加光照⑷测定毛的锌含量结果表明,脱毛症狐锌含量均低于键狐10-20微克。因此,在饲料中应补充葡萄糖酸锌。
五、关于自咬症和咬必停的使用
尽管对毛皮动物自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以下事实:1、自咬病兽有遗传性;2、延长仔兽的对养时间,发病率明显降低,可能时使仔兽减少孤独感的结果;3、将自咬病兽放开散养,自咬即停止;4、自咬病兽对外界刺激极敏感)已表明自咬症可能是一种神经;类型--即铭感的神经质型,而非其它因素。
咬必停是新研发的自咬症的新型药物,经临床试验其效果较明显,特别对初期发病兽,治疗一个疗程(5-7天)基本克痊愈,而且一般不复发。对食欲较差兽最好灌服或将药物加到事先打好孔的一小块苹果当中,让其自然吞服,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对严重的自咬症兽结合抗菌素治疗控制外伤感染并对局部做清洗消毒处理。
六、关于貉脚掌肿胀、硬爪、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这类病通常有三种类型:⑴疥螨感染:后肢下端脱毛,有少量皮屑,皮肤和脚垫有炎症和结痂,使用通灭注射克痊愈。⑵真菌感染:表面糜烂,不见皮屑,脚垫肿胀,用抗真菌药如哌瑞松、克霉唑外用克治愈。⑶脚皮炎:脚垫肿胀、发硬变红,物皮屑,严重时脚垫出现干裂,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时,用双氧水彻底冲洗,然后用碘甘油[碘 7克,碘化钾 5克,酒精 100ml,溶解后(先将碘化钾溶入酒精中,彻底溶解后再加碘)加甘油 100ml]涂抹患部,每日1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PP和生物素。
七、关于母兽无乳、少乳的几大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原 因 |
对 策 |
遗 传 |
泌乳能力与遗传有关,产仔多的,泌乳力强,母体泌乳力较差,其后代母兽泌乳力也差。 |
选择产仔多、泌乳力高的后裔母兽作种用。 |
营 养 |
⑴过肥 配种前期、配种期和妊娠期饲料能量水平过高,使母兽过肥,乳腺中有大量脂肪侵入,抑制了乳腺腺泡的发育,导致产后无乳、少乳。⑵过瘦 妊娠期间,特别是后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特别是能量和蛋白质不足,使母兽过瘦无乳或少乳。 |
分娩后给予充足的高能量的蛋白质饲料,并逐渐增加喂量,保证充足的饮水。 |
胎 次 |
头胎母兽泌乳力低,以后逐渐上升,到4-5胎后泌乳量逐渐下降。 |
怀孕后期克人工按摩乳房,刺激乳腺发育,有益于提高泌乳力,对泌乳力较低的老龄母兽应及时淘汰。 |
配种日龄 |
后备母兽日龄短,配种过早,型未成熟,乳腺发育也不完善,导致产后泌乳能力降低。 |
选择早配、早期产的母兽后裔做种用。 |
疾 病 |
引起产后厌食,乳房红肿,阴道流出黄白色粘液,体温升高等产后感染的疾病,都会导致泌乳机能发生紊乱,引起母兽无乳、少乳。 |
防止产后无乳综合症(紫宫炎、乳房炎、产后热)的发生,产后8小时内注射“得米先”长效注射液1.0-1.5ml即可。 |
内分泌 |
⑴产后细菌感染,细菌分泌得内毒素抑制催乳素得分泌或奔身内分泌紊乱引起无乳、少乳。 ⑵产前产后乳头被环境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污染,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可能迅速繁殖而使乳腺发炎,导致乳管不通。 |
产后8小时内使用“得米先”注射防止产后感染,对少乳者使用催乳药或肌注催产素。
产前对产箱用百菌消-30 1:200倍稀释进行喷雾消毒。 |
乳房炎 |
⑴乳房或乳头被毛刺划伤,造成外伤型乳房炎。 ⑵有得乳房发育很好,可能引乳头被堵塞而吸不出奶来。 |
产箱垫草要柔软、光滑,不能有坚硬得突出物。 用手适当挤压,把乳头孔得奶塞挤出。 |
环境因素 |
分娩时噪音大,泌乳期受惊吓和不良刺激,都会影响母兽得泌乳水平;分娩较晚得母兽,由于泌乳期气候炎热,也会导致泌乳降低。 |
产仔泌乳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得分娩环境,防止突然惊吓和不良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