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聚焦 >> 专家论坛
个人 企业 

张淑华:毛皮行业“十一五”规划启示

发布日期:2007-3-1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张淑华  来源: 慧聪网皮革行业频道   点击 5315

  近年来,我国毛皮及其制品市场连续上升,突破了“三年一轮转”的常规,已经成为世界毛皮业发展中的亮点。这要归功于毛皮行业的企业家、设计和技术人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古老的毛皮服装、服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魅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毛皮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毛皮行业实现“二次创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清思路,认真分析,加紧对行业重大问题、深层次矛盾的研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国毛皮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期间毛皮行业快速发展

    1、2000-2005年毛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除2005年毛皮服装产量有较大下滑外,近几年来,我国毛皮行业无论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还是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等方面,均呈现上升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2002-2005年我国毛皮行业的生毛皮、已鞣毛皮及制品、毛皮服装等进出口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显示了近年来国际毛皮业贸易、交流都比较活跃,促进了整个毛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十五”期间毛皮行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5年毛皮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59.2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210%,“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5.4%;利税总额15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586%,“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7%;毛皮服装产量209万件,比“九五”末期增长315.3%,“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32.9%;企业数量344个,比“九五”末期增长64.6%,“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0.5%。2005年毛皮及制品出口创汇25.8亿美元,比“九五”末期增长583.6%,“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6.9%;其中,毛皮服装出口创汇18.7亿美元,比“九五”末期增长1599.1%,“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76.2%。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毛皮行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专业化程度提高,分工细化,企业规模增大,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出口创汇等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各主要产品的生产及出口年均增长大大超过了7%的规划指标,大多呈两位数字增长。

    3、毛皮行业快速增长的贡献

    毛皮行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大幅增加了出口创汇,为国家增加积累,丰富市场,也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贡献。同时,毛皮行业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由毛皮大国走向毛皮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有关数据统计,2005年世界毛皮业净销售额(含服装、装饰、配件等)12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2005年我国毛皮出口创汇25.8亿美元(含生皮、已鞣毛皮、服装、制品等),比上年同期增长31%。仅毛皮出口总额约占世界毛皮净销售额的20%左右。此外,据统计,2005年世界貂皮产量约为4400万条,狐皮产量为700万条,而我国同期貂皮产量为700-800万条,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6%;狐皮产量为200万条,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8%以上。当然,这些仅是个大体的参考数据。

    总之,我国毛皮生产大国的位置名符其实,而跨入毛皮强国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二、我国毛皮行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从上述毛皮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出口情况分析,毛皮行业的发展有喜有忧,喜的是“十五”的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毛皮生产大国的位置,同时也为跨入世界毛皮强国行列打下了良好基础;忧的是发展速度过快,粗放的增长方式以及低水平扩张的倾向,出口依存度偏高,不仅影响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加大了行业的经营风险。当前,我国毛皮行业面临着五大挑战:

    1、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产品成本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毛皮行业在劳动力、能源、电力、原辅材料等方面成本持续上涨,以及对环保、社会责任的要求更加严格,使得毛皮企业的产品成本不断提高。

    2、技术性壁垒及贸易摩擦不断出现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出口产品在国际上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毛皮及其制品的出口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由于国外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日益加深,有些国家提出了限制性指令,此外,一些大的买家为了避免因为毛皮及其制品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任何可能的负面影响而进行赔偿的风险,他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毛皮及其制品时往往附加一些特殊化学物质的限量规定,这种倾向已构成影响我国毛皮及其制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005年初,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直接向我国发起了动物福利贸易壁垒,至今仍未平息,并扬言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见高低。目前,欧盟正在酝酿出台全面禁止猫狗皮进出口贸易的禁令。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不断出现,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毛皮产品的出口及市场。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按照总体规划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如,2006年1月1日,国家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开始执行禁止生皮加工贸易政策。2006年9月,国家五部委联手出台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政策。此外,人民币的升值等也使以出口为主的毛皮行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4、对环保治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皮革和毛皮行业生产过程中有污染,但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治理的。据统计,皮革和毛皮行业的污水量占我国污水总量不足0.5%,分别是造纸和酿造行业的1/30和1/5,比纺织、化工、医药等行业更少得多。但是,由于各地区监管、执法力度不够,造成治理企业及不治理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此外,也易诱导有治理能力的企业也不认真治理,从而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5、发展中国家同行的竞争

    东南亚周边国家都是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国家都不同角度地出台优惠政策。如韩国生皮进口关税为1%,增值税为10%,在出口时全部退还企业;印度、巴基斯坦进口生皮为零关税;越南、印尼等都相继出台招商引资的新政策。

    以上这些诸多不利的因素,如果同时作用在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未雨绸缪,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应对。据统计,2006年前十个月毛皮行业在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了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下滑现象且幅度较大。2006年1-10月份我国毛皮及制品出口总额1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5.0%。2006年1-10月份毛皮服装出口数量下降49.0%,金额下降65.9%。

    2006年1-10月份毛皮及制品进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仅增长0.7%,但值得关注的是毛皮服装却有大幅增长,2006年1-10月份毛皮服装进口金额343.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当然,进口总额的基数较小,但这是一个趋势,应该引起各方的关注。

    三、“十一五”时期毛皮行业的发展目标及展望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国毛皮行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绿色毛皮产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使全行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牌、环保、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新阶段。

    2、发展目标

    (1)控制产量增长,鼓励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行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

    (2)控制出口数量增长,鼓励出口价格提高,保持行业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0%;

    (3)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

    (4)更加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不增污;

    (5)倡导自主品牌,到20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争创3-5个世界知名品牌,为从皮革生产大国跨入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3、战略措施

    (1)为皮革、毛皮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2)合理布局,调整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教兴皮”战略;

    (4)实施名牌战略,做好真皮标志工作,为争创国际名牌创造条件;

    (5)以皮革特色区域为基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6)推进节能降耗,强化环保,探索制革、毛皮集中加工新模式;

    (7)培育国内外多元化专业市场,为跨入世界皮革强国行列打好基础;

    (8)加强国家及地方协会建设,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皮革生产大国的权利和义务。


    四、推进毛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任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确保毛皮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今后我国毛皮行业应重点完成以下“三大任务”:

    第一,生产基地建设是毛皮行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基础。众所周知,生产基地是集群生产的组合形式,由于其诸多的优势使该地区的企业竞争力远远优于分散加工企业。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集群生产的模式在产业快速发展期,是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当产业衰落时,集群生产也是保证产业实力、准备再战的储备力量。正因为如此,如果对集群生产引导不当,也会成为盲目扩产、低水平重复、浪费资源的最大隐患。目前,毛皮行业已经形成了河北大营、桐乡崇福、河北肃宁、辽宁佟二堡、河南桑坡等生产基地,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与生产基地的互动、沟通,加强对生产基地的预警和规范指导,使其成为行业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力平台。

    第二,“真皮标志”是毛皮行业调整结构、转变长方式的平台和先导。“真皮标志”是1994年推出的国家首例证明商标,并在此基础上每两年推出皮鞋、皮衣各行业的排头产品,经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在培育行业优秀品牌、加强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于2003年正式推出了“真皮标志生态皮革”,对制革企业的品牌质量进行前瞻性引导,培育制革企业的优秀群体。根据新形势的需要,2006年首次推出了“中国真皮标志裘皮衣王”和箱包行业排头产品,极大地促进了毛皮行业的品牌建设和提升。因此,“真皮标志”是毛皮行业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导和平台,同时也是我国毛皮行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市场是毛皮行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最重要的拉动力。没有市场的产品及企业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毛皮行业今后的产品市场潜力仍是内销市场,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毛皮进口金额增长迅速,这些都是我们的潜在市场。然而,内销市场的挖潜不能是数量的增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国内外信息,领先开发物美价廉的新产品,才能替代进口产品的份额。今后的毛皮市场仍然是广阔的,但竞争会更加激烈,生存及发展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我们相信,只要全行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谋求产业升级,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毛皮行业必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成为人们连续不衰的消费亮点。

    

    2007年1月17日

首页  |  关于协会  |  行业新闻  |  市场聚焦  |  技术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风采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毛皮产业网   电 话:0311-68090489  68012946   邮政编码: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金马国际
E-mail:mpcyxh@163.com 技术支持:石家庄星象网络
冀ICP备202301752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