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聚焦 >> 市场分析
个人 企业 

十一五皮革行业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1-9-13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  来源: 中国皮革网   点击 3477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深层次矛盾突出

产品结构方面,现有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表现为低端产品地区性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而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企业结构方面,在规模效益显著的皮革行业,很多大企业不大不强不优,小企业不专不精不特,导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布局结构方面,皮革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出口结构方面,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新兴市场份额较小,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2、外贸依存度较高,对外贸易摩擦频发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我国皮革产品出口贸易摩擦事件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皮革行业出口以中低档和贴牌产品为主,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各国普遍加强了贸易保护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十一五”期间,以欧盟为代表,对我国皮面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反倾销税;秘鲁、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也分别对我国制鞋业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在俄罗斯发生中国鞋被扣、西班牙发生火烧中国鞋等事件。贸易摩擦的形式复杂多变,常态化的特征更加突出。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水平有待提高

皮革行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产业链完整、加工能力强等比较优势,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产品设计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多采取贴牌加工方式,在国际皮革产业分工中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位置。“十一五”期间,尽管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但距离国际高端品牌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4、信息化基础薄弱,应用层次亟待深化

我国皮革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应用水平较低,尤其是在软件应用和人才基础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企业信息化主要集中在比较初级的层面,比如简单的办公软件应用,或者使用单一功能的软件模块,但各个功能模块间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数据交换,信息延迟且需要大量手工同步工作,信息整合度较低,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的潜能。

5、渠道建设滞后,缺乏国际营销网络

在整个皮革产业链中,我国皮革行业出口的流通环节和终端环节大多掌握在国际贸易商手中,没有定价权,只能赚取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在国家商务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品牌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尝试做终端销售,并逐步进入了百货业态市场。但由于网点少,物流成本高和补货困难等问题的困扰,使国际销售网络建设面临诸多考验。

6、制革原料皮缺口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我国制革原料皮缺口近50%,远远不能满足制革行业的需求。我国畜牧业仍以粗放经营为主,原料皮部位差大、伤残多,原料皮加工水平不高,营销方式粗放,影响了成品革的质量。制革行业还面临着通过调整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耗和污染物的艰巨任务。此外,由于科研和资金方面投入不足,使我国的制革污水治理效果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首页  |  关于协会  |  行业新闻  |  市场聚焦  |  技术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风采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毛皮产业网   电 话:0311-68090489  68012946   邮政编码: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金马国际
E-mail:mpcyxh@163.com 技术支持:石家庄星象网络
冀ICP备202301752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