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佳朋集团董事长蒋雨江大营皮毛产业年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3-4-20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蒋雨江 来源:
中国毛皮产业网
点击 5779 次
昌黎毛皮交易市场董事长蒋雨江发言
尊敬的各位嘉宾: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此次难得的机会与在座的皮毛产业领军人士进行交流。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皮毛产业无论养殖或是加工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业已成为全国养殖第一大省和皮毛产品加工大省,形成了从养殖到硝染到裘皮服装服饰加工的产业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服饰的消费需求从穿衣保暖向时尚个性转变,裘皮服饰及皮毛制品从过去的奢侈品也逐渐向时尚化、大众化转变。这种转变带来的结果,必然推升服装行业对各类珍稀毛皮原料的需求增长。作为养貉之乡、昌黎商圈的代表,我们多年一直致力于构建“供需”双方的直接纽带和完善产业结构。
一、区域皮毛产业的现状
(一)发展历程
我县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以农户为主体的珍稀皮毛动物养殖,为解决农户皮毛动物养殖销售难的瓶颈,充分挖掘皮毛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2006年筹建了昌黎佳朋皮草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昌黎皮毛交易市场。七年来,公司本着提升皮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理念,积极为广大养殖户和皮毛采购商搭建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同时带动了各类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也从成立最初的单一的市场服务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先后筹建了具备鞣制、硝染、毛条加工能力的同和皮草公司、占地15000平方米的皮毛动物良种繁育中心和从事皮草服装加工销售的昌源毛皮有限公司。公司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各县10余万农户更积极的投身皮毛动物养殖,发展出专门从事毛皮购销的经纪人3000余人,年交易额突破50亿。
(二)区域优势
一是养殖经验丰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大农户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出产的貉子、狐狸以其优越的品质深受广大皮毛采购商的青睐,逐渐发展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养殖基地,被授予“养貉之乡”的美称,年均出产优质皮张1500万以上。二是知名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昌黎皮毛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荒佃庄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皮毛产业知名地,业务范围已辐射河北尚村、大营、辛集、蠡县,浙江桐乡崇福以及辽宁、山东、广东等全国主要皮毛产业基地和服装加工基地。吸引了来自奥地利、土耳其、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皮毛客商,并同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三是交通便利。昌黎皮毛市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位于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紧邻沿海高速荒佃庄出口(西行1500米),从市场出发到秦皇岛仅需40分钟,天津1.5小时,北京2小时,北有秦皇岛港、南有京唐港和天津港,京秦、津秦高铁年底通车运行,在建的北戴河机场距市场仅10公里,便捷的交通给市场带来巨大区域优势,北戴河新区和昌黎工业园区的成立,也必将带动周边经济高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原皮购销秩序比较混乱。原皮交易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规范的价格体系,行业的管理仍处于一种没有头绪的状态,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缺乏良好的交易市场环境,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各皮草行、小商贩之间相互欺诈、恶意竞争,导致绝大多数皮毛收购的随意性很大,没有可以衡量的理性标准,往往仅凭皮贩子现场验货,经常造成买卖双方难以达成合作协议,同时造成了主业和相关产业的脱节。二产业结构不够完善。昌黎周边虽具有良好的养殖环境,但皮毛产业仍徘徊在原皮的生产和交易,缺乏皮毛深加工企业及终端销售,毛皮制品在不断的流通中,无形之中降低了终端产品的附加值。
三、产业发展展望
一是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在原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占地300亩的北方最大皮毛交易市场,提供“商农对接”的交易平台,在原皮生产和皮草加工之间建立直通桥梁,增强“数量皮”优势,减少流通环节,增加产品效益。同时打击相互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实现买卖双方互利共赢。二是积极拓展基地化产业链。积极发展皮毛深加工,使皮毛产业从初级的动物养殖、生皮交易向原料皮鞣制、熟皮交易和皮毛制品加工环节发展,不断提升原皮产品的附加值,并发展饲料、兽药、物流等相关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逐步拓展皮草服饰加工企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皮草产品产业园,并开发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四是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区域特点,推动皮毛行业由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提升原皮产地的吸引力、竞争力。
昌黎佳朋集团董事长 蒋雨江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