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致富故事 >> 致富故事
个人 企业 

养貉敲开致富路

发布日期:2007-8-3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点击 441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丰乐乡大板房屯是全县有名的养貉专业屯。全屯有85%的人家养貉。去年,全屯出栏3万多只,人均增收4600余元。

  大板房屯富了,这让人们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这个屯养貉的带头人王林。

  王林今年49岁,是巴彦县养貉协会会长,丰乐乡养貉协会党支部书记,巴彦县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2006年哈尔滨市党员致富标兵。

  1993年,这位从事15年教育工作,当了10年小学校长的民办教师,因急于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毅然辞去了工作。他想到家在大庆的姐姐养貉致富了,王林决定自己也试试。

  起初,王林茫目追求经营效益,从肇东引进种貉50组共150只,开始养貉。苦心经营到年底,一出栏竟赔了2万多元。想到自己每天骑车往返百余公里,为给貉子配饲料,数九隆冬甚至要蜷缩在绥化市场里等待渔贩子;想到背着几十张貉皮走街串巷,遭到毛皮商拒绝收购……这位坚强的汉子流泪了。亲属朋友都劝他另谋一个求财道,然而,他却坚定地继续养貉。

  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多次自费到大连、湖南和江浙等地考察。1994年,他顶着市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筹资8万元,购进了乌苏里优良种貉50组共150只。他精心喂养,小心呵护,当年出栏成貉480只。由于品种好、毛色亮泽,深受收购商的欢迎,每只貉纯利润200元~450元,一年净赚了9万多元。

  此后几年,他果断投资,大胆引进优良种貉,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效益均在15万元以上。更可贵的是,他攻克了选种、技术、饲料、销售一道道难关,蹚出了一条经营管理之路。

  截至2006年,老王养貉累计出栏量达到6000多只,经营规模也由当初的年出栏商品皮200张发展到600张,固定资产已达到100多万元。

  老王致富的梦想实现了,但他的另一个心愿又萌生了,他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富路。

  于是,他逐家逐户动员养貉,条件是低价赊给种貉,供应全程饲料,承担防疫义务,保价代销貉皮。短短几年,大板房屯养貉户从7家,迅速发展到200多家。

  本屯青年王永田在老王的一再劝说下,1998年以每只低于市场价160元的价格从老王这儿买了8只种貉。一年后,这位青年要外出打工,打算把貉子全部卖掉。在老王的苦苦劝说下,只留了一只种貉。没想到,就是这只貉繁殖了一批批后代,滚动发展了五六年,就给王永田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2005年,王永田花了12万元建起了新房。

  老王是全屯养貉户的主心骨。引进品种要找他商量,遇到难题要向他请教,销售貉皮要让他帮忙。

  去年,丰乐乡大有村王彦波家的一只母貉难产,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找到老王,老王二话不说,拿起工具赶到几十里外的王彦波家。凭着经验,老王救活了11只貉崽。14年来,他救下了上千只母貉和幼崽。老王虽是一位农民,但他眼界很宽,不仅要带动一个屯、一个村、一个乡,还要带动全县,让全县的农户都来发展特色养殖,都像他和他帮扶的农户那样富裕起来。作者:张照有;宋玉环;陈猛

首页  |  关于协会  |  行业新闻  |  市场聚焦  |  技术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风采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毛皮产业网   电 话:0311-68090489  68012946   邮政编码: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金马国际
E-mail:mpcyxh@163.com 技术支持:石家庄星象网络
冀ICP备202301752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