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坡村:从“向钱看”到“向前看”
发布日期:2007-10-24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 来源:
点击 5376 次
在中共十七大隆重召开的日子里,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原大地那些赫赫有名的明星村,它们曾经甚至至今依然是许许多多中国农村向往的样板,它们的变迁史、发展史、心灵史,在某种程度上映照着整个社会的变迁史、发展史、心灵史。
集中翻阅这些明星村的今昔,或许可以让我们眺望远路的时候,多一份历经沧桑的气量,多一份宠辱不惊的智慧。
“SANGPO·CHINA”,桑坡村入口牌楼上的这列字母,昭示着桑坡村在国际上的地位。
河南丁九皮毛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九说:“如果桑坡人3个月不买澳大利亚的羊皮,他们一张羊皮的售价最少降2美元。一年不买,要降10美元左右。”
据桑坡村党支部副书记丁赞亮介绍,有一次,省长李成玉出访澳大利亚,那里的官员说:“桑坡村‘村长’来了。”牌楼上的“桑坡村”3个汉字就是李成玉所题。
●不识字的董事长做跨国生意,经常坐飞机飞来飞去
10月18日上午,丁九在董事长办公室里一边接电话谈价钱说产品尺寸,一边在纸上画方块,标数字,整张纸上看不到一个文字。
丁九识不识字?在这个问题上,几个人看法不一。丁赞亮说:“他识啥字呀?‘丁九’这两个字还是后来别人教的。”桑坡村广播站负责人丁占省说:“九哥初中毕业呢。”丁九笑着说:“我上到小学3年级。”丁赞亮说:“我觉得丁九吹牛。”
对于丁九来说,识多少字不是问题。他是算账的好手,在这方面丁赞亮自叹弗如,而且现在的他只需要看账本上的数字就行了,公司的领导层都是大学生,200多名员工不用他直接管,各司其职。
去年,河南丁九皮毛制品有限公司处理羊皮40万张左右,如果每张利润10元,他就净赚400万元,不过,据记者了解,一张羊皮利润不止10元。
“国内羊皮的质量和产量低,世界上最好的羊皮是澳皮,我的羊皮全部从澳大利亚进口,主要出口欧洲,很少在国内销售。所以,我去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次数比较多。”丁九说。
丁九身上具备桑坡人的特点:学历不高,肯干敢干,不喜张扬。
像丁九一样,许多学历虽低但能力强的村民成为孟州市有名的企业家,做跨国生意,开豪华轿车,住私家别墅,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
丁九只要不出差就天天泡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司事务,通过监控系统的19个摄像头查看工艺流程、监督员工。
“我不会打牌,不会唱歌,干的又是自己的生意。你说不待在办公室干啥?”丁九边说边手持鼠标点开一个个监控画面。
●平均每十人一辆轿车,还不包括桑塔纳2000以下的
桑坡村有焦作市唯一的海关办事处,焦作市内所有进出口业务,都要到桑坡办手续。桑坡村有劳务市场,每天上午8点,从外地来找活的人熙熙攘攘。桑坡有上万名外来工,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零工每天50元,技术员每月5000元。
目前,全村皮毛加工企业发展到130多家,年加工羊皮1500多万张,老板全是桑坡人,其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42家,合资企业18家,成为亚洲最大的皮毛羊剪绒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丁赞亮说:“我们上报的年人均收入是1.1万多元,实际上已经达到2万元。应该说,比南街村和刘庄富。”
桑坡村“两委”共有9个人,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公司。“谁在乎每个月100多元钱的补助,全是作贡献。”丁赞亮说。
丁赞亮开办的皮毛公司为他带来年收入100万元左右。丁赞亮的哥哥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丁赞富,“生意比他弟弟要大得多”。领记者采访的丁占省为丁九皮毛制品公司等4家公司提供去油脂的原料,“产品供不应求”。
丁赞亮家4口人,一辆帕萨特。丁赞富家7口人,一辆帕萨特和一辆荣威。
丁赞亮介绍:“我们村有500多辆私家车,平均每10人一辆。这还不包括桑塔纳2000以下的轿车。”
桑坡村没有一家集体企业,全部私有化,集体没有收入,“发展模式和南街村、刘庄这些村子不一样,是否和社会主义配套,咱也不知道”。
●河南第一个接通互联网的村子,网上订单每年5亿元
桑坡村是河南农村第一个接通互联网的村子。1996年,这里不仅有网吧,而且不少家庭已经通了网线,买了电脑,开始上网。
网络让桑坡村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桑坡村大举进入国际市场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1997年,村里举行上网免费培训班,引导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制作网页。丁九马上意识到此中的商机。1998年6月,他“花了两三万元钱”在洛阳聘人申请网站,制作网页,将自己的皮毛产品发布在上面。
4个月后,国外一家公司在网上与丁九签发了52.6万美元的订货单,一笔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生意在网上成交了。他是桑坡村第一个运用网络进行国际交易的人。
随后,全村有41家企业蜂拥而上,网上做生意成为时尚。如今,当地企业通过互联网联系的订单一年就有5亿元。
“羊皮加工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我们把这个手艺发扬光大了。”丁赞亮说。
清末,桑坡人就以羊皮加工为主、农业为辅,制作各种裘皮货件在秋后运往北京、上海、汉口等全国各地销售。
“桑坡人不喜欢种地,就是在人民公社时期,也没有好好种过地。所以,‘资本主义尾巴’特别多。”丁赞亮说,“种地无法满足温饱也是现实问题,那时候人均耕地只有0.3亩。”20世纪70年代,桑坡村人均年收入53.03元,在全县村子里排第200位,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1978年后,许多人重拾先人的手艺时,桑坡村开办了皮厂等集体企业,采用传统的皮毛加工技术。当地人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风毛、耳套、弹花弦,背个扁担游街转。土硝、大缸、太阳晒,挣得不够吃饭钱。”
正是因为桑坡人吃苦耐劳,1991年,全村皮毛加工户发展到1000多户,多数人靠皮毛加工业富了起来。没有人再愿意到集体企业干活,纷纷离开单干。
1995年底,村里建成了53家初具规模的工厂。在集体企业经营不善而关门的同时,私营经济迅速崛起。
●丁九把他的女儿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把儿子送到澳大利亚学习
“我九叔没有上过学,不照样当老板,照样管大学生?”丁赞亮的儿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当老师批评他时他这样回应。
桑坡村回民中学校长行治刚说:“桑坡村的学生不好管,现在学生骂老师、侮辱老师的现象比前些年少多了,但是还有。”
丁赞亮说:“许多孩子读到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就不上学了,跟着家里人做生意。桑坡的环境决定了家长对教育不重视,老师工作确实不好做。”
行治刚说,村民无意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但这5年情况改善了很多。
丁赞富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学阿拉伯语、英语,丁九把他的女儿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把儿子送到澳大利亚学习。
●那里的水不能喝,他们都拉纯净水用,有钱
私营经济的发展使服务成为村“两委”的最重要职能。村“两委”的主要收入是土地租金,每年150万元左右,这几年主要用于建设游园、修路、改造配电设施、治理污染等。
孟州市很多人都知道,桑坡村经济发达,污染严重。“那里的地下水不能喝,他们都拉纯净水用,有钱。”但是,随着政府对环保的重视,桑坡村的企业面临生还是死的选择。
村“两委”从1997年开始向企业集资,投资废水深度治理工程。1997年和2002年,向企业集资2600万元建成日处理2万吨皮毛废水的一、二期工程。2005年11月又集资3800万元建成了3万吨皮毛深度治理工程,对原工程进行了优化和设备更新,使外排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排放。
困境暂时解决,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环保这道难题仍然摆在桑坡人面前。
桑坡村档案
桑坡村是焦作孟州南庄镇一个具有浓郁伊斯兰文化风情的回族村庄,也是亚洲最大的皮毛羊剪绒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它距孟州市城东8公里,有5300多口人,耕地仅863亩,人均耕地0.16亩,却有皮毛加工企业130多家,2006年产值15亿元,上缴各种税金超亿元,利润9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如果说西辛庄是集体经济的典型,那么,桑坡村就是私营经济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