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致富故事 >> 致富故事
个人 企业 

韦翠芳养殖闯出“循环路”

发布日期:2007-3-2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  来源: 安徽日报   点击 4122
  从白手起家到投资千余万元在3省6县建立11个狐狸、貉、獭兔养殖基地,并把数千家养殖户引上特种循环养殖之路——
  近年来,韦翠芳逐步把她的特种养殖业推上循环经济轨道——把农作物秸秆和牧草收购来,精加工后掺入30%%的玉米面等作饲料,不但促进了动物的健康发育,全协会每年还可节粮300多万斤;同时还减轻了秸秆污染。
  她的养殖区产生大量的动物粪便,其中狐狸和貉的粪便特别腥骚,造成环境污染。2005年她建起沼气池,把动物粪便用来制沼气,使养殖区的环境大改观。公司用沼气做饭、烧水、煮饲料,每年可省煤钱万余元。为了用沼渣沼液种粮种菜,她正建50亩的绿色食品基地。
  貉脖子、背上和尾部的针毛粗、长、柔韧,软硬兼能。每年立春后这种毛就自然脱落,变成废物。韦翠芳突发奇想,就把脱落的针毛收集起来,与临泉文德堂笔厂联合制做毛笔。因这种毛比羊毫、狼毫、兔毫有多种优越性,制出的笔堪称珍品,被国家专利局命名为“中华第一貉笔”,每套价值千元以上。现在他们每年制笔约3000套,价值300多万元。
  貉、狐狸和獭兔的肉具有特殊的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过去养殖户只注重取它们的皮毛,忽视了对其肉的利用。韦翠芳就以每斤4元的价格把肉从养殖户那里收购过来,统一提供给邯郸市某食品加工厂,制成多种特色美食。她每年约供货10万斤,加工成美食后,每斤售价50-70元,使养殖户、她的公司和加工厂家都获利。
  为确保广大养殖户的利益,韦翠芳把养殖户生产的大批珍贵裘皮收购过来,统一送到河北省揉制。揉制好后,分别由她的服装加工厂和江苏4家高档服装加工厂制成围领、毛条、披肩等裘制品,作为冬装美化配件,使裘皮升值。他们每年生产这类产品10万件,营销额300多万元。
  她面向全国进行特种养殖循环经济技术培训。到今年上半年已办培训班30多期,本省和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福建等地的3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她还开展无偿电话咨询服务,用电话随时解答全国各地的来电咨询,经她释难解疑的在万人以上。
  她采取发展特种养殖循环经济鼓励措施。规定凡是领养50组獭兔的养殖户,就为其建一口户用沼气池。她开展特种养殖扶贫工作,把经营的风险都留给自己,让贫困户放心大胆地发展特种养殖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使各养殖基地的废弃污染物和各种资源都得到循环利用、深度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去年她公司的利润达百万元,协会的经营收入1600多万元,并解决了620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今年的发展势头更好。
首页  |  关于协会  |  行业新闻  |  市场聚焦  |  技术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风采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毛皮产业网   电 话:0311-68090489  68012946   邮政编码: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金马国际
E-mail:mpcyxh@163.com 技术支持:石家庄星象网络
冀ICP备202301752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