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个人 企业 

夫妻双双把家还 养殖獭兔挣大钱

发布日期:2011-7-22  类型:免费文章  作者:  来源: 成都商报   点击 3747

  经典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唱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美丽的爱情故事。在新津县普兴镇袁山村,也有一出“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致富。这对夫妻丈夫叫周茂林,妻子叫任新莲,两口子从2005年起放弃打工回家养起了獭兔。几年下来,两口子现在养了3000多只獭兔,去年的养殖收入超过10万元。

  但这并不是单纯的个人发财致富故事,而是与袁山村这几年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土地整理、改造乡村环境、发展现代农业等紧密相连。他们自创的“袁山模式”使得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一举实现整村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从2007年的2000多元增加到如今的近万元。周茂林、任新莲夫妻的致富之路,不过是袁山村农民增收的一桩普通案例。

  放弃打工来养兔

  去年收入10多万

  有了合作社这个靠山,周茂林、任新莲承包了9个兔舍,养了3000多只兔子。每个月任新莲都要到合作社结算,这段时间生意好,每次都要领1万多元钱回家。

  周茂林是袁山村的农民,任新莲是宜宾人。两个人结婚后,周茂林在普兴镇的砖瓦厂做事,任新莲则常年在成都各地打工。“我十几岁就外出打工了,在服装厂待过,做过服务员,干过食堂。”任新莲说,在养兔子之前,她在一家食品厂上班,一个月拿2000多元,还有五险一金。

  如果没有袁山村为发展村经济而办起全省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周茂林两口子也不可能走上养獭兔的致富路。

  2007年,袁山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袁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40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做抵押,贷款150万元,修建了50栋兔舍,并以此入股与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袁山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位曾获得“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人称“狗不咬书记”的袁山五峰联合党委书记李伟。

  李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袁山村养獭兔这件事,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2005年,一个老板为做皮毛服装生意,来到袁山村办了獭兔养殖场。最初的做法是放种兔给农民,请农民养。老板按照存活率收购,农民每养一只,最多可以赚到6元钱。

  但是,这种粗放的养殖模式并没有让农民获得太多的收益。要改变当地贫困局面,要让村民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就必须有大的项目。于是在2007年,李伟决心扩大袁山村的獭兔养殖规模,也就有了前文所述的全省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

  看到养兔子有利可图,离家也近,任新莲放弃了漂泊在外、夫妻离别的打工生活,回到袁山村养起了獭兔。后来看到养兔子的确赚钱,任新莲拉着周茂林入伙。两口子从此彻底告别打工生涯,全身心投入到獭兔养殖事业中。

  袁山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一种全新模式和农民合作:由合作社承担兔舍建设、獭兔的免疫、养殖技术辅导等等,农民只管养兔,合作社按固定的价格收购。只要农民精打细算,养殖成本越低,赚的钱就越多。现在獭兔收购的价格是50元一只,而周茂林、任新莲两口子养一只兔子的成本投入是30多元。这样算下来,一只兔子就要赚十几元,比过去赚得多了。

  有了合作社这个靠山,周茂林、任新莲承包了9个兔舍,养了3000多只兔子。记者跟着任新莲走进其中一间兔舍,密密麻麻的兔笼排列在兔舍两边,每个笼子里都有四五只兔子,每个兔笼门上还挂着养殖记录。任新莲说,养兔其实很简单,上午喂食、喂奶要忙一点,下午就喂一次食,每天的工作时间就4个小时左右。“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车来基地拉兔子,一次就是几千只。”任新莲告诉记者,每个月她都要到合作社结算,这段时间生意好,每次都要领1万多元钱回家。

  去年,周茂林、任新莲依靠养兔收入超过10万元,旁人打趣说他们应该买车了。任新莲说,现在家里有两台摩托车,一台三轮车。至于汽车,等赚到更多的钱再说吧。“照你这个速度,快得很。”同村村民佘树林笑着说。

  “袁山模式”穷变富

  人均年收入已过万

  李伟掰着指头说起袁山村民的收入构成:劳务收入占70%左右,其余的收入包括土地整理后租金收入、袁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的经营分红、用作农民养老保险的耕保基金、粮食直补等等。

  李伟2007年来到袁山村,2009年袁山村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说起袁山村过去的穷,66岁的佘树林最有发言权。他是土生土长的袁山村民,他最爱说一个典故:自己的父亲在动不了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两块五毛钱交给他,郑重嘱托“现在你要靠这两块五毛钱当家了。”

  佘树林这个名字曾多次见诸报端。2009年,他成为成都市首位农民新闻发言人,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用大实话历数家乡的变化,引起媒体关注。他这样描述袁山村的过去:住泥瓦房,走泥巴路,喝凼凼水。

  因为地处丘陵,交通不便,生产落后,袁山村一度十分贫穷。佘树林举例说,过去村里很多光棍讨不到老婆,没有女孩愿意嫁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当2007年李伟来这里挂职时,村民居住的房屋,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几十年前修的土坯房;不足三米宽的村道,在雨水的冲刷浸泡下泥泞不堪;灌溉沟渠年久失修,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成本非常高。“人均年收入算成2500元都高了。”李伟说。

  如今的数据是多少?“上报的是8250元,实际上已经到万元了。”李伟说,袁山村共有1008人,2009年全村总收入是730多万元,去年900多万元,今年肯定超过千万。

  李伟掰着指头说起袁山村民的收入构成:劳务收入占70%左右,其余的收入包括土地整理后租金收入、袁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的经营分红、用作农民养老保险的耕保基金、粮食直补等等。在统计人均收入时,耕保基金、粮食直补并未统计在内。

  上述收入变化,就发生在李伟到五峰、袁山挂职的这几年。也就是说,从2007年至今,这里的农民收入增长了约3倍。这里面的关键因素就是当地自创的“袁山模式”,其主要做法包括:以土地整理为契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造现代农业示范园。三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

  袁山村率先开始土地整理,农民集体搬入了统规自建的袁山社区居住。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当地村民的集中居住率已到93%。李伟借机改造当地环境,他争取到资金,给村上修通了7米宽的柏油路,路边新修了排洪沟,改造了灌溉系统……伴随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这个2005年还被定为市级贫困村的村落,如今已成了新津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经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袁山村村民的土地完成确权颁证,并流转出去,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外来的业主把这些地承包下来,种植青花椒、蘑菇、玫瑰等经济作物,农民按土地入股,每年以750斤大米/亩的价格收租金。与此同时,袁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绿化队、保洁员,把獭兔养殖合作社也归入麾下。每年,公司把经营所得向全体村民分红。李伟说,土地租金和公司分红加起来,村民多的能分到好几千元。

  佘树林家的1.8亩土地也流转出去了,每年的土地租金和分红有3000多元。他还自留了1.8亩种经济作物,一年下来也有四五千元。他还买了货车,让儿子跑运输,一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

  “我家和任新莲家在袁山村算是中等,比我们富的还很多。”佘树林带着记者到袁山社区转悠。时值中午,村民们大多在午休,社区入口一个村民活动室里,女人聚在一起聊天,男人喝着茶,还有人在玩棋牌,一派休闲风景。屋外,两辆小汽车停在门口,一辆是比亚迪F3,一辆是雪佛兰乐驰。

  成都商报记者 唐小涛 摄影记者 姚远

首页  |  关于协会  |  行业新闻  |  市场聚焦  |  技术交流  |  政策法规  |  会员风采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毛皮产业网   电 话:0311-68090489  传 真:0311-68090489   邮政编码:050031
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E-mail:mpcyxh@163.com 技术支持:石家庄星象网络
冀ICP备202301752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8号